社会心理学第八讲:人际关系
定义和特点
定义:
-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他表现了个体间根据互相满足的程度而产生的心理上的亲疏远近。
- 社会关系:人们在社会中结成的一切相互关系的总称。
区别:
- 社会关系的维系靠的是规范,社会关系是人际关系的载体
- 人际关系的维持靠的是心理的力量,极喜欢与吸引,人际关系又深刻影响着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相互作用。
特征
- 个体性:人际关系的本质特征表现在个人的互动过程中,对方是不是自己所喜欢或愿意亲近的人成为主要问题
- 直接性、可感性:直接反映出他人满足其需要的心理状态,每个人都可以切实地感受到它的存在
- 情感性: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之间的情感活动,情感因素是人际关系的主要成分
产生的心理学基础
- 亲和需要
- 报酬
- 摆脱寂寞
人际关系的状态与发展
状态:
互相依赖模型
发展过程
良好人际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
- 定向阶段:包括对交往对象的注意、选择及初步沟通等心理活动
- 情感探索:双方探索彼此在哪方面可以建立情感联系
- 情感交流:双方的信任感、安全感开始建立;彼此沟通的深度有所发展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
- 稳定交往:彼此在心理相容性方面进一步拓展
自我暴露:社会渗透理论
- 交往的广度:交往或交换的范围
- 交往的深度:交往的亲密程度
个体把有关自己个人的信息告诉他人,与他人共享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信息
自我分层理论
- 自我最表层:兴趣爱好;对某些事物的看法
- 自我的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自我与父母的关系,自己的自卑情绪
- 自我的最深层:个人的隐私部分
人际关系的理论
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 舒茨
- 包容的需要:个体想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互相关系的需要
- 支配的需要:个体控制他人或被他人控制的需要
- 感情的需要:个体爱他人或被他人所爱的需要
社会交换论
人们所知觉到的一段关系积极或消极取决于:
- 自己在关系中得到的汇报
- 自己在关系中所花费的成本
- 对自己应得到什么样的关系和能够与他人建立一个更阿红的关系的可能程度的预期
公平理论
人并非简单地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利益,还要考虑关系中的公平性。即关系双方贡献的成本和得到的回报基本相同,公平的关系才最稳定、快乐。
公平理论与交换理论的关联
交换关系与共有关系
人际吸引
含义:
人际吸引,又称人际魅力,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与喜欢,代表了一个人对他人所持地积极态度
基本原则
- 互惠原则
- 得失原则
- 联结原则
影响因素
- 熟悉性
- 接近性
- 相似性
- 互补性
- 个人特征
- 外表吸引力
- 才华和能力
- 个性品质
About this Post
This post is written by daseinzc, licensed under 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