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15, 2024

社会心理学第六讲:社会态度

社会心理学第六讲:社会态度

社会态度概念和特征

态度构成要素

认知是基础,情感很重要,行为准备是表现

主要特征:

态度功能:

态度与行为

拉皮尔实验

态度只是决定行为的一种倾向性,而并非必然。

一个人在某一情境中的行为,同时受到个人的内在心理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的厄影响。

不一致的条件和因素

态度测量

态度无法被直接观察到,但是可以通过某些方法和技术间接地观察出来

量表测量

态度量表是测量态度地主要工具

量化表是由社会心理学家根据特定的态度对象、采取科学的设计程序加以编制地

通过被测量者的自陈和报告来评定其对特定态度对象的态度。

瑟斯顿量表 等距

李凯尔特量表 累加

语义差异量表

非量表测量

量表测量方法有局限:测量者对自己的真实态度进行演示或者对量表测量不认真,量表价值就有问题。

投射法

间接了解人们内潜的心理活动

方式:向被试提供一种情景刺激,通过分析这一情景刺激在人们头脑中所引起的联想或想象,来推测其所持有的态度。

投射法:

行为观察法

通过个体的外在行为表现来推测其内在态度,是一种间接的方法

生理反应法

态度形成的主要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学习和模仿

影响态度形成因素:家庭、同伴、团体

态度改变的主要理论

认知平衡理论:

认知不协调理论

作为一种心理上的不适,不协调的存在将推动人们去努力减少不协调,并力求达到协调一致
的目的。

认知失调将会造成特定的心理压力,并使人产生一种求得协调的动机。

态度的改变是因为我们想保持认知间的一致性。

总结

如果我们的行为不能用外部报酬或强迫性因素来解释,我们就会体验到失调。我们可以通过相信自己的所作所为来减少不协调。

认知不协调理论关注的是,什么因素会引发好的行为。

重要改变方法:

说服宣传法:

说服宣传过程是一个信息的传递沟通过程,由信息的传播者、传播过程、接受者及传播情境四个要素共同决定。

偏见

针对特定群体及个体成员的不公正的否定性的社会态度

特征

成因

持续的原因

后果:刻板印象,自我实现预言,梳理

消除:

About this Post

This post is written by daseinzc, licensed under MIT.

#Soci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