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十讲:社会群体
一、含义
社会群体是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而产生相互作用的集体
1.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分类标准:成员的互动关系
初级群体
又叫首属群体,指的是由面对面互动形成的,具有亲密的人际关系的社会群体
次级群体
又叫次属群体或间接群体,指的是人类有目的有组织的按照一定的社会契约建立起来的社会群体
2.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分类标准:群体构成的原则和方式
正式群体
是指为了达成有组织任务、有明确关联的特定目的,以及执行组织的特定工作而产生的正式的组织机构
- 有明文规定
- 有固定的正式结构
- 有规定的权利义务
- 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非正式群体
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由于有共同的兴趣观点、感情、目标等等而资源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非正式群体
3.内群体和外群体
标准:成员的立场和态度
内群体
成员认可自己的群体,怀有特殊的忠诚感、
外群体
自己认可之外的群体,成员以怀疑的眼光看待它
4.隶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标准:成员的身份归属
隶属群体
即个体实际参加或隶属的群体,又称成员群体
参照群体
并非某一成员所属的群体,却被用作其所属群体的参照对象
功能:
- 比较功能:参照群体是个体借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标准和出发点
- 规范功能:建立一定的行为标准,迫使个体遵从这一标准
相对剥夺感
是人们感到满足的不是物理上的绝对值,而是与其同伴相比的心理上的相对值
实际获得与预期所存在差距时易产生相对剥夺感
二、群体的形成及影响
利益冲突模型
利益冲突与竞争有利于群体的形成
社会认同论模型
人们更喜欢积极的自我概念,会以有偏差的判断和歧视行为的形式寻求内群的积极特异性
核心概念:
- 社会认同
- 社会范畴
- 社会比较
- 社会认同化
- 认同结构
三、群体凝聚力
又称群体内聚力,指群体吸引其成员,把成员凝聚在群体种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
- 群体成员与整个群体的内在整合力
- 群体成员之间的内在聚合力
作用:
- 对社会整合与控制的影响
- 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对其他群体的影响
群体凝聚力与效率
四、群体规范
群体所确定的行为标准,为群体每个成员所公认,每个成员必须遵守
五、群体压力
群体大多数成员的意见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它使群体内每一个成员自觉或不自觉地保持着与大多数人一致性,这个力量就是群体压力
从众与服众行为
- 受害者的情感距离
- 权威的机构性
- 社会支持
- 群体影响的释放效应
About this Post
This post is written by daseinzc, licensed under MIT.